古代的壹个时辰等于现在的几小时(古代一时辰等于多少小时 古时的一个时辰
古代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几小时
古代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
在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,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已、午、末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。
十二时的一个时辰,就叫“夜半”。
“夜半”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23时~当日凌晨1时,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,称作子时。
古代劳动人民较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、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,比如鸡鸣、平旦、朝食、日中、人定等,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,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。
古人说时间,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,白天说“钟”,黑夜说“更”或“鼓”。
又有“晨钟暮鼓”之说,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,晨起(辰时,今之七点)撞钟报时,所以白天说“几点钟”;暮起(酉时,今之十九点)鼓报时,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。
夜晚说时间又有用“更”的,这是由于巡夜人,边巡行边打击梆子,以点数报时。
全夜分五个更(此处“更”在方言中读“jīng”,汉语规范化后读“gēng”),第三更是子时,所以又有“三更半夜”之说。
出处:《宋史·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)日夕会昌言第。
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’
古代一时辰等于多少小时?一炷香是多长时间?古今时长换算公式
古代对于时间的长短有自己的描述方法,许多小伙伴好奇古时候的时间描述与现在有什么不同,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古今时长换算公式分享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。
古今时长换算公式
一刹那 = 0.018秒
一瞬间 = 0.36秒
一弹指 = 7.2秒
一罗预 = 144秒
一须臾 = 48分钟
一昼夜 = 24小时
一盏茶 = 10分钟
一刻钟 = 15分钟
一炷香 = 30分钟
一时辰 = 2小时
一季度 = 3个月
一岁 = 1年
一旬 = 10年
一纪 = 12年
一代 = 25年
一世 = 30年
一甲子 = 60年
一世纪 = 100年
一运 = 360年
一会 = 10800年
一元 = 129600年
来源:游侠网